石靜宜與蔣緯國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暮年時的蔣緯國在面對夫人邱愛倫的悉心照料時不是不感激的。只是邱愛倫是他的妻子、夫人,但在他心中,能夠被稱之為愛人的,只怕是只有那個在破廟中用煤油爐給他煮飯的女人。
1997年,蔣緯國去世。臨終前的遺言是將自己葬在臺北六張犁山原配夫人石靜宜的墓中,那里有他早年為自己留下的位置,是他們的合葬穴,旁邊睡著的是他的養母姚冶誠老夫人。而這一切的執行人都是他當時的妻子,邱愛倫。
邱海倫與蔣緯國
石靜宜生于1918年,是西北首富石鳳翔的次女。石鳳翔家大業大,可是膝下七個子女中最心愛的便是夫人所出的兩個女兒淑儀和靜宜。長女石淑儀出嫁后沒幾年便因為難產去世,小女兒靜宜便一直承歡膝下,石鳳翔愛如珍寶。
石鳳翔是一位愛國企業家,走的是實業救國的路線。對孩子的教育也比較嚴格,所以家中的女兒們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此雖然出身大富之家,但石靜宜從小謙遜有禮,性格開朗明快,從來沒有富家小姐的嬌縱任性和目下無人。
石靜宜舊居
石靜宜上學時一般都是家中專車接送,但她不想讓同學知道自己出身富貴而產生距離感,因此從不讓司機將車開到學校門口,而是隔著幾條街便下車自己走到學校去。石靜宜性格活潑開朗,不僅有富家小姐的朋友,普通人家的同學也愿意與她結交。
抗戰開始時,石靜宜經常參加學生們的愛國運動,救濟學校附近的窮苦百姓。對于靜宜的這些行為,父親雖然從未表示過支持,但往往都是默許的。
1940年,學成歸國的蔣緯國以少尉排長之職被派往駐扎西北的胡宗南部,在陜西潼關一帶駐扎。1944年在與日寇交戰中,胡宗南部獲得階段性勝利。西北當地名門望族為了鼓勵前線戰士,在地方上舉辦宴會招待部隊將官。
青年時期的石靜宜
這次宴會便是西北首富石鳳翔牽頭舉辦的,而宴會的總負責人正是他的掌上明珠石靜宜。飲宴結束后宴會的重頭戲也拉開了帷幕,舞會是當時上流社會必不可少的交際手段,在這次舞會中,時年26歲的石靜宜認識了28歲的蔣緯國。
蔣緯國20歲便被蔣中正送往德國受訓。他身材挺拔高挑,面貌更是英武不凡,颯爽的英姿中還透出一股儒雅的書卷氣。正是知慕少艾的年紀,時常與學者教授等文弱書生相處的石靜宜很難不被蔣緯國吸引。
蔣緯國同樣注意到了石靜宜。宴會中有不少名門少女,夫人太太們本就是有目的性地將自家女兒帶來,委員長的二公子在這里,但凡得點勢的誰家沒有點想法?
少年時蔣緯國與父親
但蔣緯國從眾多同齡女孩中一眼便看準了石靜宜。這個姑娘穿著打扮都不俗,舉止有貴族小姐的風范,卻沒有大家女子的驕矜,令人一見就倍生親切之感。
一對青年男女很快便陷入了熱戀,蔣緯國在確定了自己心意后便給遠在南京的父親發電報說明此事。蔣中正經過了解,覺得這門親事非常有利于自己,心中大贊兒子能干,便在回電中表示“堪匹配,可定”。
石靜宜與蔣緯國的婚房
蔣緯國沒想到此事在石鳳翔那里受到了阻礙。石鳳翔家大業大,雄霸一方,并不在乎權勢。但石靜宜卻是他的心頭肉,做父親的當然希望女兒能嫁個情投意合的郎君。不過自家孩子的脾性他了解,石靜宜不是那種會做小伏低的性格,蔣緯國的身份讓他很忌諱,他擔心女兒以后會吃虧。
因此石鳳翔表示“小女一介草民,不配二太子爺”,不允婚事。把前去說媒的胡宗南給氣得夠嗆。
最后還是石靜宜自己說服父親同意了這門親事。1944年的圣誕節,胡宗南在西安為蔣緯國和石靜宜主持了婚禮,還將自己的行轅騰出來給這對小夫妻做婚房。
不過,婚后不久蔣緯國便帶著妻子到漢中軍營上任,并沒有在胡中南處多做停留。
石靜宜與蔣緯國
當時部隊條件很艱苦,他們只能跟另一對排長夫妻共同居住在一座破廟里。蔣緯國是在部隊捶打過的,這點苦并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