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與胡墨林
1957年的春天,雪消冰釋,萬物充滿了生機,仿佛世間的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唯獨那盞孤燈下的老人,郁郁寡歡,愁眉不展。
無數個夜晚,無數盞孤燈,那位叫葉圣陶的老人都在一遍又一遍地念著賀鑄的《鷓鴣天》:“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初聞不知詞中意,如今卻做了詞中人。
人人皆知生離死別是世間最尋常的事,可當離別真正發生時,還是像剜骨一樣痛。
葉圣陶與胡墨林
看著老人陷入悲痛無法自拔,友人紛紛勸他出去走走,散散心,可他兜兜轉轉,無心戀美景,最終還是回到了屬于他們夫妻二人的地方。
此后三十年,他孤身一人,未曾有過續弦之想,胡墨林也許不是一個完美的女子,可在葉圣陶心中,她是世間最好的妻子。
念及妻子的好,他總是由衷地感謝四十多年前的那場“包辦婚姻”,感謝胡錚子女士牽的紅線,讓他們今生沒有錯過彼此。
葉圣陶
18歲那年,他去參加同學的婚禮,少年才華橫溢,填了一闕《賀新郎》以表祝賀,那時好友顧頡剛正好也寫了一副長聯。
兩副聯子就掛在新房里,妙筆生花,行云流水,來賓贊嘆不已,好字好詞,出自誰手?
若能尋得如此青年才俊,為自家女兒做媒,倒不失為一樁美事。
在場的胡錚子女士慧眼識英雄,當即就打聽寫聯人是誰?是否已有婚配?
顧頡剛13歲的時候就被家人訂了親,早早成了婚,而葉圣陶還是個單身漢,胡錚子心下不由得歡喜,這樣的好青年,錯過就再難尋了。
說到這里,眾人一定以為胡錚子看上了葉圣陶。
葉圣陶這樣優秀的青年,胡錚子看上倒是真的看上了,但胡女士可不是為自己相的。
葉圣陶與胡墨林
原來,她費盡心力,是為了自己的侄女——胡墨林。
胡墨林幼年便沒了雙親,一直跟著二姑母胡錚子生活,姑母如親母,胡錚子對她可是視如己出。
而且,胡錚子還是個知識女性,把侄女培養得極好,胡墨林早年喪父母,跟著姑母,也算是她的造化吧!
那年胡墨林已經19歲了,比葉圣陶還大上一歲,姑母胡錚子早已為她的終身大事發了愁。
但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孩兒,也不能因為年齡大就隨隨便便嫁人,姑母愁女嫁人,但更惜女嫁不好。
好在上天垂憐,給安排了這麼一出姑母相中女婿的好戲。
葉圣陶年齡雖比墨林小了一歲,但相差不大,也無妨,胡錚子馬上就請王伯祥做媒。
不問出身,不問相貌,僅因才華就看中了他,胡錚子女士的眼光與格局也是一般女子比不上的,有此姑母,胡墨林必然不是一般的女子。
至少葉家對這個兒媳婦是滿意的很。
葉圣陶出生于蘇州吳縣,一個普通甚至有些貧窮的家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除了一身才華,他一無所有。
眼看兒子到了適婚年齡,父母也發了愁,可是他們生活這麼拮據,哪家的姑娘愿意嫁呢?
看來,葉父葉母也太低估了兒子了,確實有女孩子愿意嫁給他,人家不僅不要彩禮,還是個知書達禮的知識女性。
葉圣陶
王伯祥來葉家說親時,葉父葉母聽了之后自然是一百個愿意,眼下就看孩子們的想法了。
王伯祥撮合這門婚事,倒是容易得很,從上到下,從葉家到胡家,竟沒有一個人反對。
葉圣陶這些年來心里也沒有中意的對象,事到如今,只說全憑二老作主,就跟對方交換了照片。
當然,他也是有一點小心思的,因為他聽說,對方是個知識女性,才子欣賞才女,所以這才不排斥的。
他當時自然不會想到,婚前的“不排斥”到了婚后會變成情深意篤,難舍難分。
二排左二為葉圣陶
雙方家長說定了之后,并沒有安排孩子見面,兩人也沒有任何書信往來,只是簡單地交換了照片,兩人也就同意了。
命中注定的人,就算沒有做好準備,也會被月老綁在一起。
據說他們交換的那張照片,根本就沒有經過精心挑選,甚至可能會成為彼此的減分項。
那張照片上的葉圣陶穿著長衫,頭發亂蓬蓬的,胡墨林的照片也沒好到哪兒去,她穿著很肥大的衣服,顯得整個人又矮又胖。
單單看照片的話,兩個人可能誰也看不上誰,但這兩個人是葉圣陶和胡墨林,他們從不在意相貌這些表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