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祎常常夾在魏、楊二人端坐,在他倆吵架的時候,立馬曉以利害,各種勸喻諫阻,因此在諸葛亮生前,魏延和楊儀各自都能為蜀漢盡心服務,除了諸葛亮的威信之外,就是費祎從中的匡救勸解之功。
而等到諸葛亮病逝,費祎做了后軍師,不久又代替大將軍蔣琬擔任尚書令一職。蔣琬主政期間,一直想改變諸葛亮北出祁山的戰略路線,而是以東面的涪縣為大本營,利用長江上游的水路優勢,解決以往常年要翻山越嶺運糧至漢中的困境,直接以精銳水師順流東下,奪回當年因「劉封、孟達」事件丟失的上庸,而后再沿漢水北上突襲曹魏的心臟洛陽,一舉完成北伐中原的大業,且向東用兵,還能更好地與鄰近的盟友吳國聯合作戰。在蔣琬的精心籌劃之下,他不久從漢中移營至涪城,而費祎也被晉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很不幸的是,蔣琬沒有多久也因積勞成疾而亡,順流東征計劃也就此擱置,費祎于是接替了他的職務,主掌蜀漢的全部政事。后主延熙七年,當時蔣琬尚在,只是身體抱恙,魏軍突然來到興勢(如今陜西漢中洋縣),對蜀漢展開進攻,劉禪嚇得趕緊讓大將軍費祎手持皇帝符節,統領蜀漢諸軍前往抵御。
由于費祎、姜維等名臣猛將調度得當,魏軍不能得逞,戰事一時僵持未果。
費祎決定親臨戰陣,擊退魏軍。而這時的光祿大夫來敏到大將軍府來找費祎,為他送別,臨行前居然請求下一盤圍棋,當時邊關前線的戰報一份接一份遞進府中,準備出征的人馬也在外嚴陣以待,費祎居然能氣定神閑地與來敏對弈,還一邊接過戰報觀閱,一邊留意棋路,毫無一絲厭倦和驚慌,來敏見了嘆道:「我本來想試探一下將軍值此危難之際的反應,如今看來,魏賊必能擊退也!」
后來費祎一到前線,魏軍就退走了。后主高興得立馬封他為成鄉侯,與當年諸葛亮的武鄉侯是一個級別。蔣琬當時身為大司馬,代行丞相的職權,為百官之首,沿襲之前的慣例,又兼任了益州牧一職,此前只有劉備做漢中王、諸葛亮做丞相時兼任此職,如今蔣琬認為自己身體吃不消了,又有費祎這樣一個信得過的好幫手,于是堅決辭去益州刺史的官位,讓與費祎擔任,這也是在做交接班的準備了。
而費祎在蜀漢的功名與威望,跟蔣琬也已不相上下,當時二人的賢名都被人們一時傳為美談。建興十一年,也就是蔣琬去世兩年后,費祎掌權,再次恢復諸葛亮當年的北伐方略,由他親自坐鎮漢中,準備出兵。
而費祎也像諸葛亮、蔣琬一樣,常年領兵在外,而朝野上下的「慶賞刑威」之事,他也效仿前兩任「宰輔」先與同僚們做出詳細的咨詢商議,然后遣使遙問后主意見,最后做出決斷,再頒令執行,這種良好的工作模式,一直從諸葛亮延續到了他費祎手中,從而保證了蜀漢沒有像曹魏、東吳那樣出現權臣欺君,君疑能臣的動蕩局面。
延熙十四年夏天,費祎從漢中回到成都向后主述職,成都有善于「望氣」的術士傳言說「都邑無宰相之位」,也就是時下成都不利于「宰輔」待在成都,雖然當時蜀漢為了紀念諸葛丞相,在百官當中已不設丞相之位。可費祎聽到之后,作為「無冕之相」,在冬天的時候,還是移居至成都東北面的漢壽郡,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廣元。
第二年,后主為了嘉獎費祎多年的輔政之功,特命他可以像諸葛亮一樣「開府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