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濠梁,歷經15年的戰場打拼,終成一代霸業。在朱元璋的麾下,有許多謀士,例如運籌帷幄的劉基(劉伯溫),再如為朱元璋提出「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針的朱升,還有葉琛、章溢、陶安等人。
除了以上幾位,還有一位謀士不得不提,此人乃元朝末年的布衣書生,曾經給朱元璋留下4條大計,幫朱元璋一統天下。朱元璋稱帝后,想尋他來朝為官,卻找不到他。這位謀士,名叫葉兌。此人有諸葛之才,卻寧愿做一位隱士。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葉兌的傳奇故事。
葉兌,字良仲,號四梅先生,浙江寧海人。他出生于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曾是南宋末年的進士。父親名叫葉德象,因不愿在元朝為官,歸隱鄉里,對天文地理很有研究。葉兌很小時便受祖父和父親熏陶,博通經史,元朝幾度派人請他入朝為官,他都不屑一顧,寧愿在家鄉教書。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占領南京后,當時東有張士誠,西有陳友諒,南有方國珍,元末名將察罕帖木兒雄踞河南,從北面對朱元璋虎視眈眈。朱元璋為了立足,先后招攬了劉基、宋濂等人才,打算在亂世中闖出屬于自己的天空。
這期間,朱元璋曾派人請葉兌來南京「共謀大事」,無奈葉兌云游在外,不知蹤跡。
公元1360年,葉兌云游至南京,拜見朱元璋,朱元璋聽聞來者是葉兌,大喜過望,連忙親自迎接,朱元璋向葉兌問計,葉兌把天下局勢向朱元璋說明。這場對話,堪稱元朝末年的「隆中對」,葉兌的建議是:
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規模。韓信初見高祖,畫楚、漢成敗;孔明臥草廬,與先主論三分形勢者是也。今之規模,宜北絕李察罕,南并張九四。撫溫、臺,取閩、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廣。
(出自《明史·列傳二十三》)
意思是,以朱元璋現在的形勢,若想得天下,必須固守南京,拒絕北面元朝的招降,伺機吞并張士誠,再取浙東、福建……
朱元璋對葉兌的謀略稱贊不已,想留葉兌在南京為自己效力,但葉兌不愿意,飄然而去。
葉兌臨行前,給朱元璋留下4條詳細的計謀,簡稱「一綱三目」,其中,「一綱」是指朱元璋如何對抗元朝,而「三目」是教朱元璋如何平定張士誠、方國珍以及福建和兩廣。「一綱三目」的具體內容比較長,簡略介紹如下:
一綱,葉兌預測,朱元璋占領南京后,勢必會和元朝大軍遭遇。元朝名將察罕帖木兒不是無能之輩,他必然會招降朱元璋。葉兌勸朱元璋千萬不要投降,只要固守南京,到時候「進則越兩淮以北征,退則畫長江而自守」,而察罕帖木兒不僅僅面對朱元璋一個敵人,他肯定不敢和朱元璋放手一搏。
后來,果然如葉兌所料,察罕帖木兒前來招降,朱元璋拒絕后,察罕并不敢出兵來攻打。
目一,張士誠占領平江(蘇州),杭州、紹興等地都在其控制范圍內。朱元璋若要取張士誠,必須先攻打周邊城鎮,然后包圍平江。平江城池高大堅厚,若張士誠死守,不容易攻破,可以在城池外圍筑高臺,利用地勢反攻城內,這樣張士誠必亡。
六年后,1366年,朱元璋攻打張士誠,猛將常遇春圍攻平江達半年之久,就是無法攻破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