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因賭而傾家蕩產的人很多,但靠賭致富的也大有人在,知名度最高的無疑就是澳門賭王何鴻燊。
在香港,雖然沒有開放「賭」這方面的娛樂事業,但卻有人通過這個「賭」字發家致富,最特別的是,他還曾經還是一名探長。
他就是香港的「麻將大王」,石鑒輝。
1915年,石鑒輝出生在香港的一個殷實家庭,父親名為石碓,是九龍地區的一位警官,祖籍在廣東東莞寮步。
自幼父母對石鑒輝的教育就十分重視,將石鑒輝送進當時的第一名校「拔萃男書院」讀書。
這間學校在當年能被稱為「第一名校」,那是名不虛傳,在這兒走出去的或成為高官、或成為名人。
石鑒輝也不負父母的厚望,以優異的成績在學校畢業。
1930年,石鑒輝的父親石碓升任新界、九龍兩區的華探長,石鑒輝也畢業了,靠著「石碓」
這個華探長的名頭,很快石鑒輝也成了一名警員。
那年代民智未開,治安并不像現代這麼好,在石碓的特意安排下,石鑒輝成了警隊里的「坐館幫」。
什麼叫「坐館幫」?在港片中常常會見到警察追著歹徒,再與歹徒纏斗,最終將其制服,展示英勇無敵的一面。而「坐館幫」就是專門負責一些比較安全的工作,比如給人錄口供的文職工作,日子著實枯燥。
當時香港還未回歸,真正的高官都是從英國派來的英國人,本地人講粵語,英國人講英語很難溝通。
好在石鑒輝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英籍長官特別需要他來做翻譯,因此還不到20歲的石鑒輝,在警隊里的地位節節攀升。
很快他就成了一名探長,這也側面闡述學習知識能走得更高更遠。
記得陳惠敏在一次訪談中曾提到過,早年香港的白道與黑道無異,白即黑,黑即白。為何這麼說?
只因那些從英國千里迢迢來港當官的英籍長官,多是來鍍金的,更多時候都是為了斂財,應了那句「千里為官只為財」的老話。
英籍長官下面會設置多名華人探長,長官通過這些探長來治理各方。
然后探長們一方面維持各方平衡,通過黑幫來維持秩序;另一方面則是成了各個黑幫社團的保護傘,大肆斂財。當然,收下的錢也會拿出一部分往上面走一走,換取更多權力。
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在60年代叱咤香港的「四大探長」,其中「五億探長」呂樂最是出名。
從時間上來看,在石鑒輝當探長的時候,呂樂一伙人還只是普通警員。
作為探長,石鑒輝也經常和江湖中人打交道,由于一個家里出了2個探長,因此江湖人對其非常敬畏。
但石鑒輝為人比較實在,看不慣一些事情,又不得不做,因此一直向長官提出辭職,不過作為長官眼前的紅人,辭職的請求一直被駁回。
1949年,石鑒輝的父親石碓去世,也在這一年他辭掉了工作,這年他34歲。不過出來后石鑒輝沉寂了下來,默默地當著一名普通老百姓,尋找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