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是雍正帝最倒霉的一年,因為這一年,雍正征討準噶爾以慘敗收場,清朝損失近萬人,陣亡的高級將領多達14人,雍正帝顏面盡失。
此前,準噶爾汗國的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繼位后,對大清虎視眈眈。于是,雍正準備了兩年時間,派遣領侍衛內大臣傅爾丹、川陜總督岳鐘琪率軍10萬,分西、北兩路合圍準噶爾,準噶爾派出精銳火槍騎兵3萬余人迎戰清軍。雙方對峙兩年多。雍正八年年底,岳鐘琪回京議事,準噶爾軍突襲清軍糧草,導致西路軍慘敗。次年,北路軍也因為沒有西路的糧草和騾馬支援,失去戰力,最終被準噶爾大軍吞噬。
戰敗的消息傳到北京時,雍正帝幾乎吐血。準噶爾之戰是雍正帝在位期間最大的軍事失利,也是雍正一生的放不下的心結。
23年后,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準噶爾發生內亂,乾隆帝打算趁機攻打噶爾丹,一雪前恥。群臣一想到雍正年間的那次慘敗,都不支持出兵。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表示:“微臣支持出兵!”
乾隆放眼望去,滿朝大臣,僅有這一人可堪重托,便命他來打這場仗。
《清史稿·列傳八十八》記載:
十九年,準噶爾內亂,諸部臺吉多內附。上將用兵,諮廷臣,惟傅恒贊其議。
一年后,伊犁大捷,乾隆封此人為一等公,并且在紫光閣功臣榜上,將此人的畫像放在第一位。
這個人,就是乾隆的小舅子、清朝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恒。
傅恒在清朝是一位特殊的存在,他的姐姐是皇后,兒子是異姓王,靠著特殊家世上位,卻依然成為清朝社稷重臣。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傅恒,希望通過史料和分析,帶大家了解一位不一樣的清朝肱股。
一、名門出貴胄,6年升9級
《清史稿·傅恒傳》記載:
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孝賢純皇后弟也。
傅恒出自滿洲鑲黃旗富察氏,他的姐姐正是乾隆帝的元配皇后孝賢皇后。富察氏是“滿洲八大姓”之一,有清一朝,富察家族曾一度鼎盛200余年。
根據《皇朝通志》記載,“富察”這個姓氏最早出現在唐朝末年,“時金人有舊姓蒲察者”,可見富察最早被譯為“蒲察”。
明朝萬歷年間,努爾哈赤起兵時,富察家族的宗長旺吉努(傅恒的六世祖)便率軍歸附,后來傅恒的高祖父萬吉哈在和明朝作戰時戰死,傅恒的曾祖父哈什屯接替父親,一度擔任皇太極的前鋒大將,因作戰勇猛,他還曾列議政大臣,位列中樞。
傅恒的祖父米思翰曾在康熙朝任戶部尚書,因支持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晝夜操勞而死。傅恒的父輩人中,最著名的是他的二伯馬齊,此人是康熙、雍正兩朝的內閣大學士。
馬齊有兄弟四人,傅恒的父親李榮保是老末。下圖是富察家族主要人物圖譜: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在200年內,富察家族靠著哈什屯、馬齊、傅恒、福康安等幾個關鍵人物,將家族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而傅恒便是家族中后期的杰出代表。
傅恒有兄弟9人,他排行第九,其中,他的大哥未成年便夭折,二哥傅清在平定西藏叛亂中戰死。乾隆登基時,傅恒才13歲。
傅恒第一次在史書中出場,發生在乾隆五年,這一年,他入宮做了藍翎侍衛。
清朝的“藍翎侍衛”隸屬于領侍衛府管轄,為正六品。需要說明的是,“藍翎侍衛”屬于稀缺崗位,因為按朝廷規定,藍翎侍衛定額90人。也就是說,每進入一個,就必須走一個,因此藍翎侍衛便成了年輕侍衛向上晉升的重要跳板,所以,一般只有勛貴家中的子弟或武進士才能入選藍翎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