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傅恒大軍攻克伊犁的捷報傳到京城時,乾隆振奮不已,回想起一年前文武百官均不贊成自己對準噶爾用兵,唯有傅恒支持,乾隆更是激動。史載:
二十年,師克伊犁,諭再封一等公,傅恒固辭,至泣下,乃允之。尋圖功臣像紫光閣,上親制贊,仍以為冠,舉蕭何不戰居首功為比。
意思是,因為傅恒立下大功,乾隆再次封傅恒為一等公。要知道,此前平定金川,傅恒已經被封一等公了,如今再次封公,在當時屬于“曠世恩典”。傅恒不敢接受,極力推辭,說到激動處,竟然聲淚俱下,乾隆最終收回成命。不久后,乾隆將命人繪制功臣畫像陳列于紫光閣,傅恒位居第一位。
在清朝歷史上,有三位將領對新疆融入中華民族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一位將領就是本文的主角傅恒,他將準噶爾部落徹底擊敗,后者從此一蹶不振,讓新疆納入清朝版圖。
第二位將領是兆惠,他出兵征服天山南路,如此,天山南北都并入清帝國。
第三位將領是晚清名臣左宗棠,他因抗擊外敵收復新疆而被大家熟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管他們在清朝獲得過多大的封賞,也不管他們為哪個王朝效力,歷史將銘記這些對祖國統一有著杰出貢獻的英雄。
四、血染黃金甲,名將隕歸途
傅恒雖然立下大功,但他為人十分謙和。例如,曾寫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清朝文學家趙翼在軍機處當差時,因為生活拮據,一頂貂皮帽子戴了三年。傅恒見趙翼帽子破舊,便贈送他五十金,讓他換一頂新帽子。結果趙翼把錢用做補貼家用,并沒有換帽子。傅恒見到后,一笑置之。
傅恒身為保和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在朝中素有聲望,史書中甚至沒有記載他有什麼缺點。
乾隆三十四年,傅恒再次帶兵出征,這一次出征雖然是他主動的,但也可以說是被逼無奈。
眾所周知,當年清軍入關,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吳三桂雖不是純臣,但他對緬甸尚有震懾作用。三藩之亂爆發后,清朝在南方沒有了屏障,緬甸國便躁動起來。乾隆三十年,緬甸大軍襲擾云南邊境,乾隆命云貴總督劉藻率軍鎮壓,劉藻戰敗,在乾隆盛怒之下,劉藻自刎謝罪。
而后,乾隆調陜甘總督楊應琚擔任云貴總督,楊應琚久經沙場,他和緬人一戰,竟然失手戰敗,為了不被乾隆責怪,他謊報軍情,結果事情敗露,乾隆勒令楊應琚自盡。
無奈之下,乾隆又調富察·明瑞擔任云貴總督。明瑞的父親名叫傅文,是傅恒親哥哥。換句話說,明瑞是傅恒的親侄子,他早年曾擔任伊犁將軍,在傅恒麾下打過仗,立過戰功,是戰場上真刀真槍走出來的漢子。但是,緬甸的地理環境和新疆有太大不同,明瑞到達邊境后,明顯“水土不服”,他不僅吃了敗仗,還被緬人包圍,在力戰無果的情況下,富察·明瑞自縊而死。
四年之內,接連三任總督因征緬不力而自殺,最后一個失利的云貴總督竟然是傅恒的親侄子。傅恒作為乾隆朝的領班軍機大臣,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給乾隆一個交代,乾隆必然會為難富察家族。于是,為了大清朝,也為了家族榮譽,傅恒決定親自出戰。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料峭的寒風仍在,傅恒踏上征程。路上的兩個月時間內,傅恒已經制定好了作戰方案:用步兵突襲來牽制緬甸主力,然后用水軍出其不意,直搗黃龍。
于是,傅恒剛出北京城,便命人用八百里加急給湖廣總督送信,命他召集工匠秘密趕造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