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及前后《赤壁賦》皆作于此間,很多學者都說過,蘇東坡的“一詞兩賦”直接絕了后人懷古的路,不可被超越。事實上,現在也沒有被超越。
曾經,也有人說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絕了后人再寫廬山的念頭,就像崔顥在黃鶴樓題詩后,李白為之擱筆一樣。
但是,蘇東坡卻寫了廬山,不但寫了,還寫出了另一番意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題西林壁》是蘇東坡1084年離開黃州時所作,一年后宋神宗駕崩,哲宗繼位,高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復相,本來蘇東坡的光明之日馬上就到來了,從黃州遷汝州就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可此時的蘇東坡,已經心力憔悴,赴任的路上,他與愛妾朝云的孩子夭折,給了他不小的打擊。
最重要的是,蘇東坡繞路去看望了王安石,一笑泯恩仇,并約好了將來一起隱居田園。所以蘇東坡和王安石之間,僅僅是政見不同,都是正人君子。
之后,蘇東坡開始散心,與朋友參寥同游廬山,回顧自己近50年的人生路,不由感慨萬千,提筆寫下了這首《題西林壁》。
這是一首充滿哲理和禪意的詩,表達了事物的多面性,而自己身在其中,便不可知全貌,所以他上書朝廷,沒有去汝州赴任。
換句話說,蘇東坡是用這首詩,殺死了“蘇軾”,當初他在黃州自號“東坡居士”時,對政壇還是抱有希望的,但是到了現在,他只想過一些平平淡淡的日子。
所以寫了不少羨慕白居易生活的詩詞。
當朝廷復召,啟用他為中書舍人、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時,他沒有再參與任何黨爭,而是主動提出了再回杭州。在那里,他度過了一小段很美好的時光,兒女繞膝,家人團聚。
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司馬光、高太后相繼離世后,哲宗親政,又啟用了革新黨,于是蘇東坡再遭貶官,輾轉多地,這一次時間比較久,直到終老。
可是,此后蘇東坡再也沒抱怨過什麼,哪怕在儋州那麼荒涼的地方,他也過得有滋有味,教書育人、舉辦學堂,還培養出了第一個進士,鉆研美食書法,潛心繪畫,不亦說乎。
晚年他在詞中寫: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這就是蘇東坡的感悟,47歲之前的蘇軾,已經留在了官場的爭斗中,此后的人生,他都在為樸實、簡單的生活而努力,并享受其中。
他有豁達的人生觀,如《定風波》中之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也眷戀這人間煙火,在《浣溪沙》中,蘇東坡寫:人間有味是清歡。
公元1101年,一代文豪蘇東坡于常州逝世,寄給黃庭堅的信,他還沒有收到,得知消息后,黃庭堅掩面痛哭。
蘇門學子遍天下,秦觀多受蘇東坡點撥提拔,黃庭堅與自己的恩師書信交往10年后才見第一面,李清照的父親,亦是后蘇門學子,蘇東坡過世那年,李清照剛剛才17歲,未曾見過自己的師爺爺。
北宋的歷史,伴隨著岳飛的逐漸長大、陸游的出生,在金人的鐵蹄下走向了滅亡。
朝代有更迭,山河存萬世,那些華美的詩篇經過時間的沉淀,越來越醇香濃厚,古人已經成為了回憶,可天上的那輪明月,也曾經向他們有過的孤獨、悲傷、執拗,或者達觀灑過一片清輝,成為了我們手中的一卷卷詩書。
我們唯有感恩,只有感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