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三十五年天氣陰沉,京城的大街上有一隊浩浩蕩蕩的人抬著一具棺材出城下葬,領頭扶棺的人是大學士朱賡、李廷機、葉向高,三人神情哀悼,表情肅穆的扶著棺材前行。
城內百姓紛紛出來送行,為這具棺材撒紙錢/開道。一時之間滿天紙錢猶如是大雪飛揚,連朝中的文武百官也自發地換上白色的衣服,默默地跟隨在棺材后面,神情哀悼吊唁送葬。
由于街道上送葬的人實在太多,老百姓將京城最為繁華的主干道堵塞,不過并沒有人催促,也沒有人著急,大家都在目送棺材里的死者。
這具棺材里的人是明朝太監陳炬,若論他的地位有多高,其生前的權力比魏忠賢還要大,堪稱明朝歷史上第一大太監。不過,他為人卻清正廉明,從不貪腐,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威望甚高。
因此,在其死后,無論是百姓還是文武百官都為其送行吊唁,甚至在其棺材前的祭奠文中寫著“三辰無光,長夜不旦”,可見眾人對待陳炬是真心敬慕,而不是畏懼其權力。
那麼,陳炬又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一步一步地走到明朝第一太監的位子?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他的故事。
陳家長子陳炬
嘉靖十八年,北直隸安肅縣的陳家誕下了一名男嬰,父母為其取名陳炬。明朝末期百姓民不聊生,陳家也是十分貧苦,陳父為了掙錢受雇與縣府,去迎接路過的中使太監。
當時,明朝的太監官職極大,飛揚跋扈到處欺凌百姓。陳父接到中使太監以后,因說錯話而讓太監生氣,還被狠狠責打了一頓,隨后被人抬著回家好生休養了一陣。
陳父休養期間氣不過,認為普通百姓的日子如此苦,那些太監不但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權力還如此的大,與其餓死不如一爭,讓陳家也有翻身之日。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父將自己的長子陳炬閹割,托了宮中的老鄉將他送入宮中,希望陳炬有朝一日飛黃騰達成為當權太監。可憐的陳炬當時不過九歲,就葬送了大好人生,成為了身體殘缺得太監。
宣德四年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為讓太監可以更好地為皇帝分憂,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特地在宮中開設內書堂,教授宦官讀書識字,廢除朱元璋不讓宦官學習的規矩。
陳炬入宮以后率先進入內書堂讀書學習,等待分配到宮中各處任職,陳炬先前沒有機會讀書,雖然成為太監卻更加發憤圖強,平時也勤奮好學。
正因如此陳炬越來越出類拔萃,在一眾入宮的太監中十分突出,被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看中,之后跟隨其左右。
明朝時期,司禮監是專門掌管宮廷禮儀的機構,分為司禮監掌印、秉筆、隨堂三職,是宮中權力的象征。
司禮監秉筆的權力僅次于掌印,是代皇帝批紅的職位兼東廠督主一職。高忠雖然權力極大,但人卻平和和善,更是人如其名忠君愛國,對陳炬亦師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