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十六年妖書案第一次爆發,出現了一篇文章《憂危妄議》,作者是化名為“燕山東吉”的人,此篇文章意在詆毀呂坤等九人投靠鄭貴妃,擁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
此文一出引起軒然大波,不但朝中數人受到了牽連,就連鄭貴妃也難逃其責。明神宗為了鄭貴妃草草結案,讓朝中的兩名大臣戴士衡和樊玉衡頂罪,最后不了了之。
沒想到萬歷三十一年,妖書再現名為《續憂危竑議》,這份妖書被抄寫送到朝中各大臣的府上,文中寫明鄭貴妃勾結朝中以朱庚為首的六位大臣,意在為朱常洵謀太子之位。
陳炬得知此事后立刻稟告明神宗,明神宗自然不能讓自己心愛的鄭貴妃受委屈,讓陳炬和錦衣衛徹查此事并抓到幕后之人。一時之間,京城內人心惶惶,錦衣衛四處逮捕有嫌疑之人。
有人也想借此機會排除異己打擊自己的敵人,便找到陳炬送其財物想要賄賂,讓其將罪名栽贓到自己的敵人頭上。陳炬性格剛直不阿,他義正嚴詞地拒絕,并且不齒這樣的行徑。
不過,妖書案也越鬧越大攪得京城天翻地覆,還是有一些無辜之人受到牽連。陳炬為了穩定京城局勢,認為不可再將此事擴大化,以免動搖朝中大臣和民心。
于是,他逮捕了曾經有過前科的京城無賴生光。生光早先曾經偽造過妖言惑眾的詩句,要挾鄭家人企圖勒索錢財,另外他在京城經常做這些茍且之事。
此番妖書案雖然不是他所為,但也不算是冤枉,讓一個這樣的人頂罪已是最好的結果。定案以后生光被斬首,無辜被牽連的人也得以釋放,這些人的心內都十分感激陳炬,屢屢登門感謝。
陳炬卻沒有居功自傲,相反也不愿意和這些官員過多往來,做這些事情不過是無愧于心罷了。萬歷三十三年陳炬的權力也達到巔峰,他掌管司禮監大權,集糾政、監察大權于一身。
反觀巔峰時期的魏忠賢,他不過是一個司禮秉筆太監,與陳炬差的不止一個檔次。陳炬沒有被權力腐蝕,任職期間清正廉明,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為國為民。
很多時候明神宗也會決策錯誤,朝中大臣不敢進言的情況下,陳炬為了顧全大局,經常冒著風險向明神宗諫言。
有一次參政姜士昌因為上奏惹怒了明神宗被判處廷杖,宮內侍衛執行廷杖極狠,一頓廷杖下去會要人半條性命。
何況這些大臣身子骨薄弱根本經不起折騰,陳炬面見明神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才免去了姜士昌的廷杖之苦,讓其安然無恙逃脫了一劫。
此外還有一位名叫曹學程的御史,因上書諫言惹怒皇帝被判問斬,曹學程已經被關押十年,十年的牢獄生活足以抵消一切過錯。朝中大臣多次求情,不過明神宗卻始終不肯赦免曹學程,反倒要將其斬殺。
走投無路之下,大臣讓皇帝最為信任的陳炬為曹學程求情,陳炬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后,認為曹學程罪不至死,特地向明神宗求情,最終保住了曹學程的性命。
陳炬不但為朝中官員求情出手相幫。對百姓之事更是義不容辭的出手相幫,嚴苛高昂的礦稅讓多地百姓苦不堪言,陳炬向明神宗進言,得以停止征收礦稅解百姓之憂。
總的來說,陳炬掌管司禮監和東廠期間,也是京城最為穩定和祥和的數十年。正是因為陳炬心懷天下和家國大義,一生清正廉潔為人謙和,如此才得到皇帝信任,朝中大臣和百姓的交口稱贊。
萬歷三十五年陳炬壽終正寢,享年六十八歲,陳炬死后明神宗哀傷不已,賜諭祭九壇、祠額題為“清忠”。
陳炬死前也曾言明,不要鋪張浪費的舉辦葬禮也不要陪葬品,將其像僧人一樣用立棺安葬就好。
也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上述一幕,他死后城中百姓和朝中的文武百官紛紛吊唁為其送葬,可以說是生前榮耀、死后受人頌揚。
與陳炬相比,魏忠賢死后受盡世人唾罵,直到數千年后的依舊是被人唾罵的小人。
當然,如陳炬一般心性的宦官也是鳳毛菱角,說他明朝第一太監絲毫不為過。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