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會事務所甚至決定要設立隆裕太后的銅像,為的就是表彰她的功勛。而且在當時的各大報刊上,全都是隆裕太后薨逝的消息,為隆裕太后的死感到惋惜。
在京城各個使館的公使也前往太和門前祭奠隆裕太后,甚至各個使館都在下半旗致哀。
因為隆裕太后病逝時光緒帝的“崇陵”還沒有修建完成,只能暫時將隆裕太后的棺槨,由民國儀仗隊負責抬到了火車上,運送到河北易州行宮暫時安放,待崇陵修剪完以后,再與光緒帝合葬一處。
在隆裕的葬禮完成以后,還出版了特刊《國民哀悼紀事錄》。
結語
不禁有人問:隆裕太后雖然是大清最后一位皇太后,但畢竟當時溥儀已經退位,隆裕也成為沒有實權的太后;死后,為何要舉行如此隆重的葬禮呢?
在讓溥儀退位的聲音越來越高漲時,是隆裕太后做主同意溥儀退位;在恭親王溥偉提出反對時,隆裕是這樣說的:“你們這些王公大臣們將朝政辦得如此腐敗,現在有想要阻攔我頒布共和的詔旨,究竟是想要置我們母子于何地啊?”
可見隆裕很清楚溥儀之所以不得不退位,是因為大清已經腐敗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
只有同意溥儀退位,才能避免讓老百姓生靈涂炭,隆裕的初心是好的。
正是因為她萬般無奈的決定,讓她在死后贏得了尊重。
其實隆裕并非是一個只知道遵守三從四德的閨中女子,她喜歡博覽群書,對于西方的政治與情況是比較了解的。隆裕確實沒有慈禧的權謀與手段,但若她掌權實權的話,必定不會盲目地去反對光緒帝戊戌變法,因為她懂得“開眼看世界”。
德齡
在這一點上,確實要比紫禁城很多的女人都要強,最起碼確實要比自己的姑母慈禧要強得多。隆裕曾經這樣對德齡(慈禧身邊的翻譯女官,曾經出國留學)說過:
“我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最高統治者,而有些國家是共和政體......我倒真希望能夠有幾個滿洲貴族去,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
而此時的隆裕,正在讀一些不同國家體制的書籍。
而慈禧呢?
還在專注于如何柄權。
隆裕的一生確實充滿著無奈與妥協,若她不是桂祥的女兒、慈禧的侄女,嫁給以尋常的男子,或許能平安順遂一生;但因為她身份的特殊,慈禧讓她不得不承擔起“葉赫那拉氏家族”的榮耀,入宮成為皇后。
但她并沒有得到丈夫的寵愛,也沒有得到妃嬪們以及朝廷命婦們的尊重,在姑母的眼里也不過是一枚棋子。作為大清最后一位皇太后,其實隆裕的思想相對來說還是進步的,只可惜她沒有實權,更加不懂權謀,只能眼睜睜看著大清滅亡,自己含恨而終,與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合葬在了崇陵。
參考資料:
《清史通鑒-千年末帝宣統帝溥儀》
《清宮秘史》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