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云:“哦?好的,那我洗耳恭聽!”
“蕭大師故事會開課了。”
“小朋友們坐好,聽故事了!”
“你禮貌嗎?蕭大師的故事每次都讓我破防!”
……
蕭羽不知道也就算了,可既然順手算出來了,知道了,那就不能無視了。
“從前,有個男人,他從小家境富裕,在當時那個年代,萬元戶還是‘土豪的象征’的年代,他家的年收入就已經過萬,屬于金字塔頂端的土豪。在絕大多數人還吃不起飯的時候,他卻每天享受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跟所有的富二代一樣,從小錦衣玉食的生活,讓他對錢沒有具體的概念。”
“但跟其他富二代不同的是,漸漸長大后的他,迷戀上的并不是玩女人,賭博,花天酒地,而是某個常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理解的興趣愛好:捐贈。”
那個男人,叫楊東,卜云的女朋友楊柳的父親。
養成這個愛好的初始理由,很簡單,就因為16歲的某天,楊東他們那發生了一場饑荒,大家都在啃樹皮,人人餓的頭昏眼花,就差易子而食了。
那時候,那個錦衣玉食的男人還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滿大街的人連飯都吃不起,明明在他們家,連養的寵物都是天天吃大魚大肉的。
當楊東路過一個米店時,發現有個女人,跪著在討米,卻被店家無情趕走打罵。
當時他偶然發現,自己兜里的零花錢,一張十元和幾張一元的鈔票,如果換算成糧食,拿來買米,可以買上百斤,可以救幾十個面前的窮女人。
對錢沒有概念的他,放棄了逛街消費的念頭,只因一時的憐憫,他做出了改變一生的決定,買米救人,不光是那個女人,連帶周圍其他快餓死的窮人,個個見者有份。
那一天,當滿大街的人都呼啦啦的跪在他面前,磕頭道謝,歌頌他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的時候,當那個女人看著他的眼神,是如此感激的時候。他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喜悅。
于是從那以后,他天天拿著零花錢上街買米,天天有無數個饑民難民排著隊等待他的出現,樂善好施,也成了楊東最大的喜悅和一輩子的愛好。
但后來,隨著改革開放,大家的日子都開始好過了,偏偏楊東家因為固步自封,資產的增加沒有跟上潮流的腳步,過了十幾年還是萬元戶的程度,可那時候的萬元戶,已經開始普遍了,大家工資也都從十幾塊變成了幾十上百。
再加上楊東花錢大手大腳,種種原因,導致他家從原本的土豪階級,漸漸變成了中產階級。
到了中年時,楊東也成了家,生了個女兒楊柳,雖然算不上土豪,但生活還是衣食無憂,有房有車,還有自己的工廠。
但對于自己的愛好,他還是無法放棄,前前后后資助了四百多個貧困的學生。
這樣子的‘長期敗家’行為,把他的家產很快就敗光了,加上工廠效益每況愈下,后來還倒閉了。
收入沒了,資助的學生自然也越來越少。
直到40多歲的時候,楊東還檢查出了癌癥,面對高額醫藥費時,他才意識到,自己應該給女兒留下一些家底,于是停止了捐助,也打消了看病的念頭。
于是。
楊東死了。
楊東的老婆,因為悲傷過度,哭天搶地,一口氣沒緩過來,也死了。
“……楊東老先生捐助扶貧,是基于‘興趣愛好’,他有個不敢對別人表達的內心最深處的秘密,他自己覺得很羞愧,很羞于啟齒的秘密。
那就是‘他幫別人,其實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感激,獲得滿足感’,這跟‘活雷鋒,活菩薩’,跟那些真正大公無私,大愛無疆之人的行為,沒有可比性,因為他覺得自己屬于是‘有目的的幫人’!”
“而他的遺憾,就是沒能親眼見到自己資助的學生,來感激他。他有個不敢說出口的愿望,他希望自己幫過的所有人,能一起跪在他的面前,所有人恭恭敬敬的對他說一聲,謝謝。
就跟他年輕時候,饑荒那年一樣。”
第442章 知恩圖報,必須道謝
沉默,長久的沉默。
蕭羽說完,過了足足一分鐘后,才有人開始打字發言。
直播間內,一片唏噓!
“我破防了,兄弟們,老先生的遺愿,必須給滿足啊。”
“這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也不是什麼羞愧的事情,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沒錯,我出錢幫了你,我扶貧了,我供你讀書了,我不要你報答,我就只想要你跪在我面前,說一句謝謝,這怎麼了?這是應該的!!!”
“無私是一種精神,但我們生而為人,并不是神!老先生應該被表揚,應該被感激!他為了幫助別人,連自己得了癌癥都不舍得去看病,要一句謝謝,絕對沒問題!或者說,要是哪個被他幫過的孩子,不愿意說聲謝謝,不愿意去他靈堂前磕個頭,不愿意替他填補遺憾的,那老子第一個抽死他!!那就不配當人!”
卜云聽的心情起伏不定。
“沒想到,我的老丈人,居然是個那麼偉大的男人!我太感動了!!我感覺我更愛我女朋友了!難怪她這麼善良溫柔,原來那是刻在DNA里的啊!蕭大師,我該怎麼做?我一定要填補老丈人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