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之中,蔣琬、費祎、董允、姜維四人,都是諸葛亮臨終指派給后主劉禪的宰輔接班人,而四人的優劣高下,世人也常常進行比較與爭論。小編竊以為,諸葛亮實在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戰略家,他將蔣琬放在接班的第一位,就是看中他在四人當中是最為穩重和有頭腦的,「水路東征」的計劃雖然更多的是天馬行空,空中樓閣,然而蔣琬也并沒有魯莽草率行事,而是一直在做充分的準備,只是天不假年罷了。
董允作為純粹的文官,他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佼佼者,他能極好地做皇帝秘書、丞相助理,在諸葛亮死后,后主寵信宦官,貪圖享樂,可卻從沒做出什麼桀紂暴行,以至動蕩生變或加速亡國,很大程度上都是董允的監督和勸諫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董允缺乏像蔣琬那樣具備掌控全局的能力和魄力,這在「鹿車出行」時他的態度就能體會到,他的氣度不夠恢弘和豁達,所以不能成為「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宰輔之才。
而姜維其實并沒有被諸葛丞相安排在掌握蜀漢軍政大權的行列當中,原因首先是姜維本是魏國降將,這一點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到以荊襄士族為主,益州土豪為輔的整個蜀漢集團的支持,其次便是姜維其人確實只適合成為一個職業的軍事人才,治國理政和沉浮官場并不是他的強項。
在諸葛亮所安排的蔣、費、董三人相繼離世后,姜維才得以出任大將軍之職,完全掌控蜀漢的全部精銳之師,加上蔣、費二人在位時休養生息、囤積糧草,才使得他能夠全力與魏國司馬氏周旋,打出了天下奇才姜伯約的威名,不得不說這一切都還是在諸葛亮的生前安排和預料之中。
最后要說的,就是今天小編所講的男主蜀漢敬侯費祎大將軍,他是諸葛亮北伐戰略的忠實追隨者,也是諸葛亮「公認」的蔣、費、董、姜四大弟子中,綜合素質和能力最強者,他和姜維的關系應該是最為親密的。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以二人的性情而論,費祎和姜維就像是關羽和張飛,姜維勇武過人,卻在很多時候也是粗中帶細,不乏機敏,而費祎在「興勢一戰」不也像當年關羽水淹七軍那樣,一出場就以威勢壓倒了勁敵,使之潰退而去,而費祎的豪邁飄逸,自負輕狂,也致使他最終將星殞落,悲劇收場,不活脫脫就是關云長第二麼?至此,看官們意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