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說,朝廷既然把北方三鎮割讓給金人,那北方逃到南方的百姓,還讓他們回去,他們已經是金國的百姓了。
宋欽宗之所以遭人恨,并非因為他一敗再敗,而是因為他失去了漢人的血性。
金人撤走幾天后,宋欽宗受夠了種師道的「碎碎念」,感嘆道:
「師道老矣,難用!」
于是把種師道貶為中太一宮使,這是一個閑職。同時也意味著,種師道失去了兵權。不久,因御史說種師道「智慮未衰,尚可用」,宋欽宗決定讓種師道兼任河北、河東宣撫使,但種師道手中并沒有軍隊可以調動。
接下來,宋欽宗便失去了第三次「搶救」的機會。種師道提出:
合關、河卒屯滄、衛、孟、滑,備金兵再至。
種師道認為,金兵上一次沒能拿下開封,必定還會南下,現在的當務之急應當調集陜西、山東等地的兵馬屯兵于黃河南北的滄、衛、孟、滑等地,先控制住有利地形,依靠黃河,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種師道的這個建議,可謂金玉良言。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宋朝上次被完顏宗望輕易打到開封,好不容易金兵退去,宋欽宗所考慮的不應該是如何防御金人二次來攻嗎?
可宋欽宗卻非常相信北方的「盟友」,他認為,既然和金國議和了,就不應該再勞師動眾,弄不好還會激怒金人。種師道聞言后,郁結于胸,生了一場大病。
不久后,種師道弟弟種師中在太原之戰中壯烈犧牲,而種師道的兩個兒子早年也死在戰場上,種師道舉目望去,國將不過,家將不家,吐了一口鮮血,在亡國之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種師道雖然沒有親眼看到北宋亡國,但他已經提前體會到了亡國的心情。
在北宋大廈將傾之際,種師道以拳拳之心向宋欽宗提過三次建議,宋欽宗至少有三次機會可避免靖康恥,但宋欽宗都錯過了。
四、覆亡后的追悔莫及
種家軍威武百年,戰績輝煌,無奈遇到了千古昏君,種師道一死,意味著種家軍失去了主心骨。想當初,范文正公居廟堂之高,為北宋培養人才無數。
種家軍在北宋歷史上輝煌了上百年,但到了北宋末年,落日余暉映襯下,大家看到的卻都是悲劇。
種師道去世幾個月后,金人再度南下,因宋欽宗獻出北方三鎮,金人這次南侵異常順利。不久后,靖康之恥發生,徽欽二宗被俘。
亡國之際,宋欽宗說出那句「不用種師道言,以至于此」時,是何等蒼涼!
筆者始終認為,只要你不彎下腰,別人是不可能輕易騎到你脖子上的。而宋欽宗,就是那個主動彎腰的君主。
北宋時期,種家軍、楊家將、折家軍、岳家軍,良將輩出。可惜,在重文輕武的背景下,他們的光芒都被時代遮蓋,他們的滿腔赤心,都沒有進入平庸君主的眼簾。
筆者讀宋史,北宋滅亡這一段,總讓人恨鐵不成鋼。這一階段,有忠臣,有強將,可惜沒有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