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失敗后,隱居江寧,再不問朝政。但張載辭官后,他仍然在踐行著自己的理想。
看待一個人是否偉大,不僅要看他得意的時候在做什麼,更要看他失意的時候做什麼。
張載在橫渠數年,他以布衣的身份組織鄉民興修水利,灌溉良田,當他赤腳行走于沃野之間時,他的心情是多麼愜意。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張載官場失意,他本應該獨善其身,可他卻仍然堅持兼濟「一鄉」。因為他是一個儒者,一個令人尊重的思想家。
張載沒有做過很大的官,但他通過不斷的講學,把自己的理念推廣出去,這期間,有人刁難他,有人反對他,但他依然執著于傳道,從某些方面來說,他不像傳教士,更像一位苦行僧。
宋神宗熙寧十年,張載身患肺病,宋神宗召張載入京,張載到京后病重,辭官回鄉,在路過臨潼時,大雪紛飛,張載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于是沐浴更衣,坦然面對死亡。在第二天早晨,大雪依舊,只是,世間少了一位圣人。
張載死了,人們懷念他,然而,恍惚間,人們發現,張載似乎并未死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去世約兩百年后,文天祥在參加殿試的時候,寫下了張載的22字格言,當年,他高中狀元,后來,文天祥積極抗元,血灑刑場,成為中華民族永不磨滅的豐碑。
張載去世約六百年后,張煌言以橫渠四句為座右銘,在明朝大廈將傾之際,毅然站了出來,他抗清22年,將國家、民族利益放在最前沿,張煌言最后舍生取義,成為了明朝最后的英雄。
在張載去世約700多年后,林則徐奉命南下,在虎門燃起熊熊烈火,他用自己的決心,踐行了什麼是橫渠四句,雖然清廷無能,但林則徐卻很高大。
抗日戰爭時期,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肉之軀去踐行民族大義,張載他們或許不熟悉,但橫渠四句,是對他們最好的詮釋。
一千年過去了,張載的話,仍然被許多人引用,張載雖然不在了,但他的靈魂,已經成為數千年的精神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