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養尊處優,隨從數百人;墨子粗茶淡飯,甘愿做個苦行僧。
孔子主張動口不動手;墨子則是一名防守的戰士。孔子不談天道,墨子則有「天志」。孔子認為一切手工都是奇巧淫技,而墨子則是一位機械大師。
孔子和墨子,是價值觀的兩極,注定不能和解。儒家學派一向注重理論,而墨家則注重埋頭苦干。
在遙遠的先秦時代,君王貴族等級森嚴,所有平民都想成為士人,所有的士人都想成為貴族,就連孔子這樣的落拓貴族整日還保留著對貴族的向往,但墨子不同,他以底層平民自居,不求顯貴,整日節衣縮食,粗茶淡飯,步履草鞋,整日埋頭苦干,以萬民之利而奔波。筆者沒有否定孔子之意,但像墨子這樣的先秦思想家,其實是最難得的。
孟子曾人認為,即使把墨子粉身碎骨,他還會甘心為天下人做有利的事情,這樣的墨子,焉能不偉大?
或許,墨子的這種思想太過超前,導致他曲高和寡,生前的偉大,掩蓋不了他死后的寂寞。
三、神秘的組織
墨家不僅僅是一個學派,還是一個神秘的組織。他們不僅有自己的學說,還有一幫忠實的信徒,從而形成一個神秘的防御武裝。
以中學課本中的《公輸》為例,約在公元前445年,公輸班幫楚國造云梯,打算攻打宋國,墨子聽聞后,一方面徒步十天十夜趕往楚國,另一方面讓自己的徒弟禽滑釐等人手持自己的防守器械在宋國城墻上布防,最終軟硬兼施,避免了這場戰爭。這個故事把墨家的「非攻」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讓人思考,那就是墨家弟子手持防守器械,真的有能力擋住楚國的大軍嗎?如果擋不住,楚惠王怕什麼?說明能擋住!這足以證明,墨家,不僅理論厲害,而且手里還有「槍桿子」。
根據后世的零星記載,墨家的內部結構十分嚴密,他們的領袖叫做「矩子」
,而且是終身制,墨家弟子以「興萬民之利」為原則,堅決執行「矩子」的命令,縱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不后退半步。
筆者認為,非要用兩個詞來形容墨家,不是「兼愛」和「非攻」,而是「埋頭苦干」和「一切為民」。
四、生前偉大,死后寂寞
蔡元培曾認為,墨子是中國的亞里士多德,他的很多哲學理念,放到今天,同樣很先進。筆者認為,墨子仿佛是一個穿越者,他的許多精神質量,放到今天,也同樣高尚。
墨家學派見義勇為,急人所難的精神是值得弘揚的;
墨家學派勤儉節約,埋頭苦干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墨家學派言行一致,不說空話的精神是社會所需的;
墨家學派赤子之心、一切為民的精神是萬世不朽的。
墨子和他的墨家學派如此偉大,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何突然消失了呢?筆者認為,有四大原因,導致了墨家的絕跡:
第一,為民不為君。墨家主張平等與博愛,以保護百姓為己任,說白了,墨家本質上是為了百姓,并不是為了統治者,這種為民不為君的學說,在封建社會很難吃香。
第二,曲高和寡。墨子的思想實在太過超前,在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弟子只能領悟到基本層面,導致到了后期無法深度傳承和開發。縱觀墨家代表人物,除了墨子,幾乎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這也是墨家衰落的原因之一。
第三,組織的「可怕」之處。上文分析過,墨家不僅僅是一個學派,他還有一個非常強悍的武裝組織,這些墨家之地以領袖的命令是從,在戰亂年代,他們有「市場」,但到了天下一統后,這種組織對統治者來說是巨大的威脅,墨家必然遭到打壓。
第四,精神要求太高。墨家學派要求弟子嚴以律己,衣如囚,食如丐,剛興起時或許能吸引許多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理想主義的光芒退去,許多弟子被物欲橫流所引誘,傳承人則越來越少。不是墨子要求太高,而是社會發展沒有到那一步,墨子太超前了。
第五,老對手的侵蝕。在先秦時期,墨家思想特立獨行,和儒家、法家格格不入,因此,無論是以法家治國的秦國,還是獨尊儒術的漢朝,墨家勢必遭到排擠。尤其在漢武帝之后,儒家被確定為天下正統,外儒內法成為統治者普遍采用的工具,墨家這個老對手就更沒有生存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