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為結束這場重大戰役的首要功臣,傅恒領三眼花翎可以說是名副其實。
傅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一樣為清朝外戚,長大后學其父從戎,屢下戰功。其父平定新疆,他就平定西藏,可謂是虎父無犬子。
和琳是乾隆的寵臣和珅的弟弟,也是一個久經沙場的將領,福康安死后他接替帥位,于戰場上戰死,得到了乾隆「一等公爵」的追授,成功獲得三眼花翎。
和珅大家都不陌生,是一位十足的大貪官,每天的生活極其奢靡。可他當時在乾隆統治下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各種重要的職位他都占了個遍,但最終他也只能獲得二眼花翎。
可以看出,皇帝雖然有其對官員獨特的寵信,但無論如何,對于花翎的賜予總是保持著高度地謹慎,生怕破壞了花翎這一神圣的尊貴地位。
和珅雖然權位高,但是他一直久居于朝中,沒有出外領兵建功的經歷,而且他在爵位上,也就是說在皇族血統上資格也不夠,所以拿不到三眼花翎也是情理之中。
同為乾隆愛將的劉統勛,因其漢人身份最終也只能問鼎單眼花翎,并且在革職之后花翎還被無情收回。
再后面,也只有四人能夠被賜戴三眼花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了。
李鴻章可以說是清朝末期最重要的支柱,主持創辦北洋水師,領導洋務運動,參與甲午海戰,并且作為漢人代表清政府與外國勢力,進行外交并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他和徐桐是唯二被賜戴三眼花翎的漢人大臣,但由于他們所處的時期清政府已經日漸衰微,其三眼花翎的象征意義和授予標準已經遠不及康熙、乾隆盛世般。
總而言之,花翎只是清王朝專制統治的一項工具之一,作為百姓的衣食父母官,還是當以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大小來衡量自己的功績,而不是執著于一根小小的禽獸羽毛。